|
这不是那个老故事的翻版:“卖给淘金客水喝的那个人成为最终唯一的发财者”—他们可不是这样想的。
如果你想把一间咖啡馆开到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敏感地带,可能没有比车库咖啡现在的位置更好的了—东边隔几堵墙的写字楼18层是创新工场;向南半站路是微软、再右转是腾讯;往北转过一个街角就到新浪和爱国者……
这间咖啡馆刚刚开张不到三个月,但已成为附近许多创业者聚会的核心。它开门营业的时间是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不过晚上12点关门也是常事—这要看那天到底有多少个家伙赖着不走。
不过这里最热闹的时候还是下午1点到5点这一段。这个时间,该上班的还在上班,喝着办公室的咖啡,也可能只是纯净水。对于其他小咖啡馆老板来说,这是相对可以空一点的时间。
但这里不是。每天,车库咖啡总是会挤满了差不多30多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是工程师,每个人都带着一个笔记本电脑说的东西,演示的文稿,你猜得到,一定是与idea、innovation或者直接与invest有关。
24岁的莫小西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和很多毕业两年的工科男生一样,他看起来有些老实得过分,甚至有点害羞,不习惯直视别人的眼睛。
在2010年据称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里,这个年轻人正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地点而郁闷,也目睹了朋友创业的艰难—一套普通民宅的租金和水电一年下来共计十几万。当时尚未得到天使投资的莫小西听说苏要做一个可以成为Open Office的咖啡馆,觉得“真可以用雪中送炭来形容”。
2011年的3月,车库咖啡还没装修完,莫小西和他的团队就手脚麻利地搬进去了。只需要支付每人每天20元的租金就可以在这里办公、无限制地续杯……简直太划算了,即使是在附近租间小民宅也比这里贵多了。莫小西可不是个有钱人。
一个月后的某一天,莫小西像往常一样坐在车库咖啡的“专用座位”上,打开自己搬来的台式电脑,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昨天刚刚改过的产品计划,一边揉揉太阳穴让自己别太困。“小莫有人找你”,车库咖啡馆老板苏从会议室里出来冲莫小西一招手。莫小西心想怎么会有人找我?他依旧表情木讷,“你们聊一下”,莫小西这才反应过来苏是在给他介绍投资人,但他刚开口磕磕绊绊地说了五分钟就被迫中止了—号称最成功的域名投资者蔡文胜也会来车库咖啡坐坐,他的到来打断了莫小西。
这里,不光蔡文胜会常来,创新工场的创始人之一汪华和一干分析师也常来。这些人有时还会念叨,“李开复也来过”。反正,那些拿着钱,或者有可能拿到钱,给他们拿去用到自己梦想上的人们都会常来。
在离车库咖啡馆不远的贝塔咖啡里,刚开业没多久,曾有个年轻人特意跑到这里,赶了个大早,在咖啡馆还没开门时就举着一个写着“天使”的牌子坐在门口。虽然没有遇到投资人,但是他的执着感动了贝塔咖啡馆店长Ken。那个傻乎乎的年轻人25岁左右,他的团队做了一个手机拍照推图片的应用,如果再没有投资人产品就要停了,知道贝塔这里有很多业界的人,于是来碰运气。最终,Ken把这个年轻人介绍给一位常来咖啡馆的资深创业者。但没有人知道后来如何,包括Ken在内。
不同于车库咖啡的是,贝塔咖啡是以连锁店的形式来到北京的。支付宝设计师白鸦是这家咖啡馆的老板,他在杭州时希望让朋友们聚会有个更宽敞的地方。这个模式被复制到北京之后被赋予了更多行业的标签—这是白鸦当初没有想到的。
楼上就是创新工场;优酷的人常常过来吃饭;腾讯的员工可以在这里打折;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团队在这里一杯咖啡坐一天……贝塔咖啡的店长Ken知道这些年轻人的需求:咖啡店门口提供最新的招聘—他们需要信息;咖啡店提供无线网络—翻好墙的;咖啡店提供白板和彩笔—办公用品;咖啡店提供行业活动场地—交流渠道……
Ken也许不记得莫小西,但是莫小西可对贝塔咖啡舒服的U形大沙发念念不忘。除了宅在车库咖啡里,莫小西也偶尔会被朋友们约到贝塔。下午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莫小西对贝塔的深刻记忆除了沙发,还包括在那里遇到的人—基本都是同行、基本职位都在同一个level、基本谁跟谁都脸熟。
但对那天的莫小西来说,他有点弄不清楚自己是倒霉还是幸运。
讪讪地回到座位后,他一直都在责怪自己错失良机。但隔天他竟然又见到那位投资人,这次地点改在了书吧—在咖啡馆主体中特意隔出来的。当时,他还是一点准备都没有,连个PPT都没有。紧张之余,晕头转向的莫小西又用了半个小时磕磕巴巴地介绍完自己的想法和团队之后,拿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
签完合同,他把合同顶在头上,一蹦一跳地回到座位,兴奋地在围脖上猛劲刷屏:“幸运的星期天,晚上买根哈根达斯舔一舔。”苏后来经常调侃莫小西:“如果你的公司以后上市了,得给我分红吧。”
莫小西当然是幸运的。他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这是车库咖啡促成的第一笔投资。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