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90|回复: 1

[电子商务] 中国零售电子商务赚钱路 一步三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记不清有多少戴着耳机写文字的日子,但这样的日子自打我进入电商行业来,就完全打乱了。博客很少更新,微博甚至都很少撰写,而且几乎在各个QQ群上销声匿迹了。所以,当用很多变化甚至牺牲换来的一年的电子商务从业经历,就不仅仅是值得写点什么,更是必须要写点什么了。

【正文】:

毫无疑问,中国电子商务目前整体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当唯品会上市这样在过去非常利好的消息,在今天却成为一句验证“流血”、“亏损”、“资金链”紧张的结语。这不得不让人心生喟叹,中国的电子商务,究竟怎么了?

中国不会有亚马逊

这个标题怕是会得罪很多人,也定会招致拍砖和鄙视。但我必须坚持我的想法,若有不妥,请海涵。


中国难有亚马逊,不是某一个(或几个)立志成为中国亚马逊的电商自己的问题,而是中国没有这样的大环境。就如同我们这里不会出现乔布斯,也不会出现Facebook或者Pinterest一样。这也不是想象力或者执行力的问题,而是偏执于快速成功神话加上资本推手作用下野蛮竞争的结果。

与美国的电子商务相比较,中国的电子商务更执迷于亚马逊发展路线,无论是大平台电商还是垂直品类电商——几乎不计成本地快速扩张、攻城略地,尽其所能尽快压垮对手,然后一家独大。

这个想法不错,但当大家的战略意图都是如此相似和明显的时候,就如同麻将牌局中的每一个人都打“七对”,最后最有可能的结局是“黄庄”,谁也胡不了。

原因无他,我们不能忽视,中国的消费环境跟美国的消费环境有很大几个不同。

其一、消费者心态和忠诚度极为不同。

中国的消费者缺乏忠诚度,且品牌认知能力相对较弱,这让电商品牌难以快速积累。这一点也不能怪中国消费者,实在是有品牌积淀的电子商务网站没有几家,而有品牌积淀的,销售的又是必须通过价格维持忠诚度的同质化标准化商品。再加上互联网上的比价可不似在线下卖场中那么困难,所以哪里有便宜货,消费者就到哪里买,于是电子商务的拼斗,在今天看来,主战场仍然是价格战场。

是的,价格之外的其他用户体验也很重要。但我在实际中发现,没有什么用户体验能与价格相提并论。某些国外很重视的一些用户体验对中国电商而言,可能并非是最重要的。中国的消费者与北美消费者不同,前者恐怕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顾客,他们愿意为更低的价格而忍受更多。一个基本习惯可以看出这种区别——从新浪开始,中国人就不介意看很长很长的页面,而美国人早就不耐烦了。所以,扯点闲话,那些要模仿美国那种简约类型的页面的做法,会赢得中国消费者的瞩目,但难以赢得他们的购买,Yoox曾经做了这些尝试,但今天大多数中国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中国的电子商务购物者并非有钱人,销售奢侈品的网站的购物人群并非月薪过万的中高收入人群,反而是月薪四五千的普通工薪层,他们对价格的敏感一定要超过你我。所以,我也敢肯定,困扰京东的也是这种忠诚度问题。更好的用户体验有所帮助,但价格变化会招致更多敏感的神经。价格每增加10%,消费者会流失10%甚至更多,而你的购物体验好到一定程度,总会有极限。


相反,美国的电子商务消费者有些“被动忠诚”的意思,一方面是价格本身,美国的电商难以以持续低价维持自身(这个我后面会详细讲),即使成功的亚马逊,照样陷入低价低利润困境,所以主流电商不至于陷入持久价格战,低价倾销也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但却基本是中国电商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价格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的时候,用户体验和购物习惯就成为重要的锁定的因素。另一方面值得我们关注,美国有很多“百年老店”的电商网站,比如Sears、 Kohl’s、Advance Auto Parts(www.advanceautoparts.com),或是在线下已经非常成功后又转向线上的品牌,比如Footlocker、Gravity Defyer,它们本身就意味着各个相当坚挺的购物人群。中国却无这样成功的垂直电商品牌。最后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物流。说来有意思,美国有更先进的物流体系,但美国消费者却不太愿意为物流买单。这跟国情有关,美国城市化发达,购物人群十分分散,而人工成本昂贵,物流费用比中国要高很多。这种情况增加了用户的转移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本身的价格敏感度,而客观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这同时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副作用——美国local电商比中国要更好更健康。

其二、我们很难变得“更轻”。

亚马逊的商品结构与国内的模仿者有很大的差异,而利润率最高的那些商品,与知识产权有关。2011年Q4财报显示,亚马逊的多媒体商品销售占全部销售额超过30%,但在中国这部分商品却很难实现大规模盈利赚钱,甚至无法实现大规模销售。因此,某种意义上,巨无霸亚马逊其实比它在中国的同侪要轻的多,但即使这样,在毛利率高达21%的情况下,这家巨无霸的2011年Q4净利润率也只有1%。未来,同样可以肯定,亚马逊会“变更轻”(且让我们期待它未来的几个收购),而且它的主要利润不会出自那些“更重”的实物商品。

一个数字似乎印证了这个观点,数字内容订阅是2011年美国增幅最大的在线零售产品类别,增幅高达26%,数字内容订阅是一个主要由数字内容下载组成的类别,内容包括音乐、电影、电视剧和电子书。受益于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的普及,电子书下载量加速增加,数字内容订阅因而获得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图片来源:TechFrom 科技源

亚马逊的另一个“变轻”的领域在于物流。我们知道亚马逊是自建物流中心的,但亚马逊并不自营配送,而是由第三方配送如UPS、基华物流等规模化物流企业完成。对于美国电商,这是一个完全可靠的方式,物流中的关键环节——仓储和拣货,由自己控制,而供应链条的下端由专业化公司完成,高效率且更低成本。但复制到中国则几无可能。交通运输国情的差异加上配送行业本身的专业性,第三方配送难以实现美国同行的规模与高效的统一。因此,我们学习了亚马逊的自建物流中心,我们又不得不比亚马逊再迈进一步,自己建立配送力量。这使我们不得不为实现与亚马逊一样的高效率而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

所以,很可惜,在团购喧嚣过后,我们的电子商务并没有“轻量化”,京东的所有扩张都没有朝“更轻”方向发展,反而变得更重,这是追求规模化的必然。同样,当当也不是没有努力,但市场反响微弱,且当当这方面的战略路线完全不明确。这不是技术问题,不是所谓商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是国情决定的——我们的软性知识产品向来无法获得真正与其价值对应的收益,人们痛恨为此付费;我们的基础设施作为客观环境的存在,也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效率。


其三、可扩展性尚有显著差距。

如果我们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亚马逊,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可扩展性。亚马逊的利润增长点已非传统的图书零售,而是在不断高度规模化基础上的可扩展性业务。显然,不遗余力乃至亏本销售Kindle系列产品是一个充满信心的赌博,在为赢得未来五年网络零售的制空权。同样,网店平台服务、物流中心、云计算等一系列投入,都为提升自身的可扩展性而存在,而这些战略性举动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极为明显的意图——向消费者提供更轻的未来商品以进一步扩大销售规模降低成本;向商业伙伴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基础性的高质量服务而赢得锁定Business客户的机会并创造更多盈利赚钱突破。

尽管以零售起家,但零售已经不是亚马逊的生死线,亚马逊在增加自身扩展性的同时,扩展了盈利的可能。

反观中国,我们在复制亚马逊?我们复制了亚马逊的零售部分,可能也将复制亚马逊的销售规模,但除此之外,我们和亚马逊的相似之处寥寥,尤其是亚马逊的盈利赚钱突破口在中国都很难复制。这是国情的不同——知识产权和第三方服务在这个国家总是在夹缝中存在着,它们从来都很难把腰挺得很直。这意味着,亚马逊在很多年后净利润扭负为正,而我们则并不能按照亚马逊的轨迹预期我们自己。

你可以说,尽管与亚马逊颇不神似,但有一点共同之处在于,我至少获得了用户。是的,没错,可惜这些用户并非忠诚的用户,在中国,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显然更为“势利”的消费者。你也可以说,我们可以挖掘这些用户别的价值!恩,这是有可能的,但现在还看不明朗,而且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与美国的情况截然相反)。

从目前的竞争环境看,中国不难出现超大规模的电子商务企业(事实上我们已经有了),但不敢说,我们这里能出现一个如亚马逊般成功的电子商务企业。

规模、盈利赚钱和开始蔓延的痛

亚马逊的神奇和中国1.4亿购物人群巨大的购买力催生了在中国创造电子商务奇迹的冲动。资本市场按捺不住,各种机构和资金粉墨登场,一时云蒸霞蔚,蔚为壮观。


从这时起,我们的电子商务之路开始偏离轨道。规模和盈利成为悖论,规模经济迅速变成“规模不经济”。

面对一些急于寻找机会的VC提出的关于电商盈利的问题,我只能笑答,当你知道一家电商的名字,说明它做的不小了,而当它做的不小了,它一定不会盈利了。这就是说,你知道名字的电商肯定都是不盈利赚钱的电商。哦,当然,当当除外,当当是非常正面的楷模。
面对高于30%的毛利率,还会亏损?电商企业并不见得只有很低的毛利率,但亏损与否,与毛利无关。B2C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零售商务,理论上他们赚钱的唯一渠道是通过销售定价高于成本价的商品而获得利润。这样看来,卖的越多应该赚的越多,B2C电子商务应该存在规模经济。

但我们开始面临完全相反的情况。

B2C电子商务与传统的线下零售不同之处实在太多,这里有完全不一样的游戏规则。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在于三个最大的问题。

问题一:小马拉大车。

别看B2C电子商务动不动融资千万美元,在互联网圈子里面让人艳羡,但在传统零售行业,千万美元可真不是什么大钱。电子商务归根结底跟传统零售本质是一样的,是做零售而不是做互联网,因此需要的投入可不是千万美元那么简单。

我们来算一笔账,假如有一家500人的电子商务企业,销售中低端的潮流服饰,毛利率30%,客单价200元,流量转化率2%。它融资1000万美元,这1000万美元能管多久?

首先,我们假设他们需要购买流量(这是废话,不购买流量电商怎么活,不是各个都像京东当当那么有名),按照0.5元一个真实的UV的价格(这种价格今天很难做到了),一个月假如他们购买200万UV,是100万元的花费。

然后,人工成本如何?500人,假设平均每人公司要付出的成本是一个月10000元(公司付出15000,员工拿到手上可能也就6000多),那么一个月的人工成本是500万元。

此外,我们认为这家公司运营和物流水平中等,各种费用加在一起(仓储、物流、IT基础设施等),一个月大约200万。

这样一个月的成本近800万人民币。请注意,我们没有计算买货需要花费的钱,我们这里甚至假设所有的商品都是代销而不是购销。
那么一个月它能赚多少钱呢?如果购买流量是200万,加上自然流量100万,一个月流量是300万,转化率2%,客单价200元,那么一个月销售是1200万,毛利是360万。

现在,看起来每个月的亏损将达到440万,1000万美元够他们亏十四五个月。还不错。

但既然融资来了,我不能跟以前一样保守,该要扩大规模。一旦扩大规模,情况立即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是,这家500人的企业很可能扩张到1000人,品类扩张,毛利率下降到20%,客单价不变。假如转化率还是2%(其实通常流量增加转化率会下降),这1000万美元又能管多久?

他们仍然购买流量,但流量翻番,从200万UV买到400万UV,价格还是0.5元。成本200万/月。

人工成本现在变成1000万元。

人员增加,品类增加,各种管理、运营费用肯定增加,我们假设400万每月。

一个月成本近1600万元。

看看毛利。流量此时增加到500万,转化率2%,一个月销售10万单,销售额2000万元,毛利为400万元。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人工增加了一倍,毛利并没有增加一倍——这种情况其实常见。人员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立即能够带来质变,很多时候反而带来负效应,这里按下不表。

一个月的亏损变成1100万,六个月融资将耗光。

如果这家公司做的不错,毛利率并没有下降,那么亏损则是900万。假如转化率增加到3%,仍将亏损为700万,十个月左右也将耗光融资。

六个月或者十个月,都不是太长的时间,若再加上问题二将讨论的惊人的浪费,尽管有融资,电子商务公司仍然行走在悬崖边。

问题二:惊人的浪费。

上面的模型是理想化的,因为我们完全不考虑浪费。


但电子商务公司总是存在惊人的浪费。冗余人员的浪费只是一方面,因为销售预测或者决策的失误,品类或商品存在的浪费同样可怕。

我们都听说了凡客亿计的库存难以消化的传闻。勿论真假,这都并非个案,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并非是完全代销或是赊销,而一旦购销,就总有消化不掉的库存。淘宝双11成就了不少电商,也让很多销售预测失当的电商压了无数货品在仓库中,这些货品或许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逐步清掉,这意味着利润率的降低,管理成本的提高。此外,物流管理的复杂度也增加了浪费,错误送货,退换货造成的损失,都可能造成每月百万级的损失。

由于专业性的不足,电子商务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与传统的零售企业有太大的差异,浪费是诸多管理不到位的体现。

对了,还有一点,规模越大,浪费越大。浪费的损失,可能高达毛利的50%甚至更高。可怕。

问题三:为规模而牺牲利润。

我们在上面看到了规模不经济,但电子商务仍然在追逐规模。

我们无法不追逐规模。如果没有规模,无法拿到融资,而拿到融资的那些,会用更低的价格和更凛冽的市场操作将我们赶出这场不快速奔跑就被无情抛弃的竞争。

但若我们追逐规模,我们又会开始走向一条不归路。规模增加,亏损迅速放大,于是不得不寻找更多的资金,而一旦资金不到位,会在快速奔跑中迅速裂解。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楼主| 发表于 2012-4-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帖仅作者可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509182114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众创网,值得信赖!
众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众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众创网

GMT+8, 2025-1-15 07:54 , Processed in 11.290689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