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06|回复: 0

[IT业界] 直播进入商业化下半场 它们离盈利有多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3743255973.jpg

  直播平台流量混战已过,进入商业化下半场。

  前期因为有资本的“哺乳”,直播平台就算不卖广告也能存活。但随着竞争进入白热化,盈利自我“造血”成为每个直播平台必考的科目,但不幸的消息是目前仅有陌陌、映客、微博(一直播)等少数几家交出了盈利的答卷。盈利难道真的只能是美梦一场?

  一、不是没流水,是钱流向了主播

  直播没钱是假,但没赚钱却是真,在直播成本结构中,主播分成/主播签约是除了带宽和运营成本外的第一大头。

  这从虎牙的财报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数据显示,虎牙2015年四个季度的营收分别为5500万元、8530万元、8240万元和1.336亿元,但以主播分成和内容为主的成本分别为6.727亿元、8.333亿元、9.055亿元和8.073亿元。

  今年2月份,虎牙以3亿元天价签约“电竞第一女神”Miss,直接刷新行业签约纪录。同是主打电竞直播的斗鱼,签约主播每年也要1.1亿元。另外一份《游戏直播行业身价TOP主播排行》榜单显示,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电竞解说主播若风的签约费用竟高达2000万元一年,该榜单前14位主播签约费用都高于1000万元,即便是其他一线主播的签约费用也都在百万级别。

  除了签约还有分成,据雪球的研究报告显示,传统秀场模式的平台主播按6:3:1分成,从而支撑了平台的可持续、高盈利发展。但移动端泛娱乐直播平台竞争异常惨烈,比如,映客从原来的32%直接提高到约60%;花椒直播几乎将90%以上分给主播;这直接的结果就是红了主播,亏了平台。

  而且对于那些高知名度自带流量和粉丝的主播,各大直播平台还开展“挖角大战”。最后直播平台耗费巨资培养出的网红被对手挖走,落得人财两空,让整个直播行业又陷入了另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要实现盈利的第一要务就是缩减甚至砍掉对于主播的财务开支,寻找与主播互利共生的合作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比如对主播进行培训、运营以及包装、拓展,从素人—网红—艺人—品牌主的全产业链流程打通,用平台资源换主播IP资源。

  二、不是没流量,是缺乏有效转化

  有人把直播平台与主播的尴尬关系归结于流量,认为“如果平台本身就有流量,主播就在依赖你。如果你本身没有流量,就要依赖主播来给你拉流量,那毫无疑问就要贴钱去做了。”确实,直播就是个流量游戏,但贴钱的根本原因还不是没有流量,而是没有自然稳定的优质流量并形成转化。

  最极端的例子就是刷流量,这已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SDK内嵌微博的一直播,上线不到6个月就成为国内最主流的直播平台之一,就是因为其共享着新浪微博2.82亿的月活用户,这是社交和媒体中最优质的流量来源。除了有微博APPpush、微博直播广场热门推荐的流量加持,一直播母公司另外两款产品秒拍和小咖秀也给了一直播足够的流量支撑。

  陌陌副总裁贾维曾指出,“陌陌本身是一个拥有2亿用户的平台,所以获取流量的成本相比其他平台要小,而陌陌自带的社交属性也更有利于用户的留存”。

  这和艾媒咨询CEO张毅的说法基本一致,市场上有超过200家直播平台,只有陌陌和微博(一直播)等少数公司实现盈利,原因在于只有真实的活跃用户规模才能带来付费收益。

  而且流量能否有效转化取决于:

  1、直播用户获取成本是否足够低。

  2、直播是否是现有用户的强需求。

  3、现有用户是否能转化为消费者。

  三、不是没钱收,是没有支柱收入来源

  还有人把直播不赚钱归结于找不到盈利渠道,不知道从哪收钱,事实上,不是没变现途径,而是每个方式来钱太少,入不敷出,直播平台普遍缺乏核心收入来源。

  目前来说,直播已经衍生出打赏提成、广告、商业推广活动收入、明星或网红经纪、直播节目收费、网红孵化等多种变现方式,但这么多方式没有哪一项能支持起整个盘子。

  其中各有各的原因,比如直播平台广告的性比价问题,决定着用户是否愿意买单。对比映客、花椒、一直播这三家的刊例报价,可以窥见一斑。在映客推出的广告合作方案中,内容营销套餐开出了2000万的昂贵价格,开屏广告400万/天,是新浪微博的26倍。花椒目前还没有公布打包销售方案,但对外销售刊例中可售卖的资源类型较少,显得较为朴素;一直播也在联合微博、秒拍、小咖秀为品牌主量身定制整合营销方案,以其性价比优势吸引成单。

  而分成则必须建立在流量和打赏的基础上。高流量意味着在新用户获取和宽带成本方面的增加,高打赏则需要付出更多的主播推荐资源和宣传资源。

  所以这就注定直播平台被运营推广成本、带宽成本和内容(主播签约/分成)三座大山压着,赚钱成了遥不可及的存在。而且这成本如此之大,已经无法依靠融资继续烧钱换取市场份额,自我“造血”迫在眉睫。

  硬广是“寻短见”,软植和整合才是“放长线”

  目前直播平台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常规硬广(包括开屏、首页banner、热门话题、全站push等)、软广(包括定制logo、定制礼物、定制专题等)、以及量身定制的整合营销。

  硬广价格与流量挂钩。我们还是对比映客、花椒和一直播三个平台的广告刊例,映客开屏价高达400万/天,底气是1500万的日活;花椒为30万/6小时,曾有媒体透漏花椒日活超过500万;一直播是60万/天(三轮播),一直播对外公布全全平台覆盖用户过千万,单场直播最高同时在线450万人(从数据上看,一直播相对便宜)。但很显然用户最反感硬广,而且先前也说了性价比不高的硬广方式客户不愿意埋单,所以妄图用硬广撑起自己商业帝国的直播平台可以早点洗洗睡了,否则就是饮鸩止渴。

  而软广和整合营销的确是广告主最看重的。软广拼的是创意。

  整合营销拼的则是平台资源。比如一直播与欧丽薇兰的活动,邀请沙溢胡可、陆毅鲍蕾两对夫妻在一直播上直播还原“锋味菜”,除了线上通过一直播、微博三方联合宣传外,还在线下通过分众广告覆盖办公楼与公寓,搭建起“直播+明星+电商+分众+微博”的矩阵,成本低效果好。

  头部,头部,还是头部

  目前直播平台最有价值的资源就是头部资源,这主要包括头部主播和头部内容,这两者既有重合又相互区别。

  先说头部主播,以素人UGC内容为主的映客,也无法否认明星、达人、KOL所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可观的粉丝经济利益,更多的明星达人等头部资源更容易获得广告主的青睐。以擅长打明星牌的一直播为例,目前入驻的明星已经超过3000位,入驻的自媒体、PGC创作者超过10000多家,算是拥有明星头部资源最多的直播平台(其他平台也在积极发力)。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明星资源同时拥有微博社交关系,不需重新拉粉,转化自然;另一方面,一直播在不断孵化网红,在扩充头部资源的同时出现了“羊群效应”,后面尝试直播的头部明星有些跟风。

  事实上,无论是一直播与Adidas的合作中,邀请吴亦凡坐镇直播,还是在宝洁的直播试水中请薛之谦为“飘柔”产品宣传,亦或是与联合利华联手“奇葩说”选手亮相直播,都让品牌商感受到了直播的价值,并愿意继续尝试。

  再说说头部内容,这不仅包括头部明星自带光环的内容,也包括PUGC内容。未来直播平台的内容结构极可能是金字塔型,底层是大众化的UGC,中坚层是垂直深度的UGC,顶层是高质量定制化的直播PGC,而PGC和UGC内容结合起来的PUGC内容模式将越来越欢迎。在直播和短视频概念下,微博已成功进入100亿美金俱乐部,靠着就是这金字塔形的内容结构,明星+KOL、垂直领域大咖+普通用户全面发声。

  曾响铃 微信号:xiangling0815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509182114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众创网,值得信赖!
众创网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众创网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QQ|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众创网

GMT+8, 2025-1-27 03:08 , Processed in 0.250214 second(s), 3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