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前言: 此专访来自于《Viral Loop》一书作者ADAM PENENBERG,这是他在为写此书进行前期调研时对FACEBOOK创始人MARK ZUCKERBURG做的一篇独家专访。原文地址:
当Mark Zuckerberg 还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就开始自学编程与代码。2004年,他在哈佛大学期间,从当时学校的一个社会化线上选课平台中受到了启发,很快便创建了最早的FACEBOOK。就在FACEBOOK刚刚上线的几天后,几乎传遍了整个大学校园,几乎所有学生都注册了FACEBOOK。MARK和他的几个室友——Chris Hughes和Dustin Moscowitz开始把当时的FACEBOOK扩展到其他的校园里,比如常春藤联盟等一步步地扩展开。就是这样,最终成就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FACEBOOK——这个拥有全球最大用户资源与影响力的国际化社会化媒体网站——FACEBOOK。
(Penenberg-《Viral Loop》作者, Zuckerberg-Facebook创始人)
Penenberg:当时你是怎么会想到要学编程代码的?是因为童年时的一些特别经历吗?
Zuckerberg: 嗯,在6年级左右,我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当我一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研究该怎么用,我对于计算机程序运作的原理充满了好奇,很想知道究竟是什么让这些程序自动运行的,于是我就开始一步步地开始研究程序,代码,以及更深入的计算机系统原理。
Penenberg:你是不是把电脑整个儿都拆了然后又装回来?哈哈
Zuckerberg:其实我拆电脑的次数远远不如我拆那些个软件来的多得多,我用的软件比硬件更多。我们大部分听到的是有人喜欢把收音机,电视机之类的激起拆开,再装起来,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东西。不过,我好像对机器的兴趣,远远不如我对于机器内部的各个运行程序,程序软件来的更有兴趣。
Penenberg:你都是自学的吗?
Zuckerberg:是的,我是说我买了书自学。一开四自己看书完全摸不着头脑,思维混乱,我请教了不少人。
Penenberg:当你刚刚建成FACEBOOK,并上线之后,你是否感到很意外它居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校园?
Zuckerberg:是的!我完全没想到,实在太意外了!它居然传播得如此飞快。我和我的伙伴们需要不停地工作,增加网站的服务器带宽和平台功能,来满足越来越多注册用户的需要,实在太疯狂了!
Penenberg:驱使你去做这一切的动力是什么?
Zuckerberg: 其实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一起推动我要这么去做的,当时我在哈佛念书的时候,学校有一个叫做MATCH的小型选课系统,它和FACEBOOK最早的雏形有些类似,只是规模比较小,它能够让所有人在一个平台上一起选课,也可以相互看到对方选了些什么课程,当时哈佛用的就是这样的一套互联网选课系统。只是它的社会化规模比较小。
Penenberg:当你准备把那时的FACEBOOK规模从哈佛校园扩展到长青藤盟校以及其他学校的时候,发展情况是否也同样如此惊人呢?
Zuckerberg: 当时我们其实手上正在着手同时实施好几个IDEA。其中一个就是我们要开发出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动态分配机制,实现的话就可以将一种程序在任何地方进行应用。其实最令我们意外的是我们居然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效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有如此大的效果。当时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做的FACEBOOK如此巨大的潜力。当Facebook.在哈佛校园上线没多久之后,就有几个学校来找到了我们,希望我们能帮助他们在学校建一个类似Facebook.的线上社区,于是,我们又分别在耶鲁大学,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大学推出了Facebook.我们之所以最先选择这三家学校,是因为这三家学校都和哈佛一样已经存在着供全校学生一起使用的校园网络社区。因为我们很想知道,究竟Facebook.在哈佛所取得的如此广泛而快速的传播效应是不是真的具有普遍意义,或者这仅仅是一个偶然而已?我们希望看到一旦Facebook.上线,所有学生都能发现这一平台的巨大吸引力,毫不犹豫地都从现在做的校园网社区转移到Facebook.上来。结果也正是如此,在Facebook.上线的两周之内,三个学校的网站流量都出现了大规模的上升,事实证明,Facebook.这一模式具备更广的应用性,可以被扩展,延伸。很快,我们在当地25家学校都推出了我们的Facebook.网站。整个实施的效果和效率都非常地惊人,一部分原因是在Facebook.之前,这25家学校都还没有自己的校园网络社区,这也是Facebook.一经上线便获得了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Penenberg: 那个时候,你是否已经发觉用户对一个新事物——也就是当时的互联网用户对Facebook.的接受成都演变是呈“幂曲线”态势的?
Zuckerberg:对,我很快就发现了这一点,其实我记得当时我们还全都认为FB对于学校来说,应该是呈现普遍的S曲线的,也就是说,学校越大,学生整体接受的时间也就越长。例如CORNELL这样较大型的学校,我们之前的预估大约是需要在上线的几个星期以后才能会有大规模的学生上来应用平台,但是结果却并非如此,当FB在这个大型的校园内上线并正式运行,转眼间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注册并使用了。
Penenberg: 当时你是否已开始意识到社会化网络对个人的效应,以及网络的病毒效应了?
Zuckerberg:我想是的,我当时就开始意识到类似于这样的社会化网络平台具有强大的影响效应。我想这种效应之所以产生,最终还是源于人们对于信息以及分享信息的渴望。
Penenberg: 从什么时候开始引入了邀请机制?
Zuckerberg: 如果您所说的邀请机制是指用户能够以某种简单的方式,如邮件,将他自己平时已有的联系人一同导入Facebook.平台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是06年就开始了。
Penenberg:你认为现在的Facebook.是否能以同样的速度得到发展?
Zuckerberg:首先,我们当时专注的是特定的大学生群体。我认为现在的增长曲线,与当时的成长曲线是非常类似的。只是现在成长的单位从大学变成了国家。例如,加拿大全国大约有百分之40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是Facebook的用户,并且这一比率还在增长。不过,增长率数字本身没有当时那么大,毕竟现在的基数扩大太多了,全世界有太多人正在使用FB。此外,在很多国家,FACEBOOK处于刚刚初始的阶段,我们正在努力地将FACEBOOK翻译成多种不同语言,从而使更多国家的互联网用户可以使用FB,所以,发展速度这个问题本身比较复杂。去年全年,我们平均每周以3个百分点的增长率在壮大。但是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平均每个国家大约每天有三个新用户注册Facebook.,因为,Facebook.对于某些国家来说早已经饱和了,而对于另一些国家用户来说,才刚刚开始迈入,被人所认识而已。所以增长率只能是一个参考数字而已。
Penenberg:你是怎么才能做到让一个网站平台在急速成长的同时,又没有任何特别严重或具有特别重大破坏性影响的问题产生的呢?你要知道大多数网站在成长壮大的同时,暴露出越来越多严重的问题。
Zuckerberg: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有几点特别关键的差异才导致这样的现象,首先,Facebook.从一开始并不是作为一个商业性质的网络产品而出现的,我与一起工作的伙伴们也不是任何企业或者公司性质的原因而聚在一起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钱来投入,所以我们会做适当的广告获得收入,将收入用于购买更大的兆宽和服务器,使Facebook.能在更多的学校上线。尽管我们步步都很艰难,但是我们都相信我们一定能走下去,越来越好。我们会偶尔出现用户不能登录的问题,因为硬件条件跟不上,这当然会影响到Facebook.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不断改善,一个个小的问题我们都会逐步逐个解决,这也是我们直到今天还会尽可能保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习惯,为了使Facebook.不出现任何致命性的重大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做的还算可以。
Penenberg:社会化的营销方式为营销者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之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Zuckerburg: 我想最为本质的原因,还是根源于人和人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举个例子,你得到一个信息,你认为这个信息可靠,或者不可靠,关键的决定因素并不是信息本身的内容,而是你获得这一信息的来源。如果这个信息是一个你非常信任的很靠谱的人告诉你的,你倾向于认为这个信息也很靠谱,如果这个信息只是道听途说的,或者只是不认识的随便谁谁转发的帖子,你倾向于怀疑这个信息是否是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FACEBOOK作为信息获取渠道的原因之一。比如,我们想要知道有什么新的音乐,或者希望了解哪知乐队的音乐很不错,我们倾向于去FB好友里找几个音乐发烧人士,去看看他们都在听哪些音乐,或者喜欢什么乐队,而不是先去各大BILLBOARD排行榜,从前十位排名的音乐和乐队里挑。我想对于品牌营销来说也是一样的,社会化的传播方式是一种更为生态有机的营销方式,能够帮助企业以可持续性的方式经营与运作。这也就是社会化营销对于企业的最大价值。
本文来自SocialBeta匿名内容贡献者,原文翻译自Exclusive Interview: Facebook’s Mark Zuckerberg on the Value of Viral Loops,欢迎转载,请标明来自SocialBeta。
译文出处: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facebooks-mark-zuckerberg-viral-loops.html |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